苏州市律师事务所地址电话推荐 苏州律师收费标准 苏州专业律师 苏州知名律师在线免费法律咨询 苏州市律师协会
联系我们 排名
律师:刘逢欣 律师
电话:13812605387
律所:江苏平江律师事务所
地址:苏州市工业园区苏绣路苏
          州中心A座8楼
提示:提前预约可获30分钟的当
          面免费咨询一次
苏州专业律师法律服务网
您所在的位置::首页 >> 损害赔偿
【侵权损害赔偿律师】在小区摔成骨折物业怎么赔偿?
来源:苏州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网 作者:侵权损害赔偿律师
摘要:苏州侵权损害赔偿律师视角:在小区摔成骨折物业怎么赔偿?从归责原则、证据清单、费用计算、协商技巧到诉讼流程,一次说清归责与索赔要点。.........

一、问题场景:一次跌倒为何牵动三部法律

  业主夜晚归家,路面瓷砖雨后松动翘起,一脚踩空导致右腿胫腓骨双骨折,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护理费瞬间突破六位数。面对巨额支出,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上网搜索在小区摔成骨折物业怎么赔偿,却常因信息零散而陷入"物业推给开发商、开发商推给业委会"的循环。本文立足《民法典》第1253条、第1165条及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第35条等现行有效规范,结合人民法院判例,系统梳理归责原则、证据固定、赔偿项目与谈判诉讼流程,帮助读者在24小时内完成"责任锁定—费用估算—索赔启动"三步走。全程以苏州侵权损害赔偿律师视角展开,供受害人、家属及物业服务企业合规参考。

1 归责体系:从过错推定到补充责任

  小区公共区域致人损害,可能同时触发物件损害责任、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与一般过错责任。准确选择请求权基础,直接影响举证难度与获赔概率。

2 赔偿主体:物业并非唯一被告

  若道路施工尚未移交物业,开发商仍负管理义务;若业委会自行委托第三方维修,受托人可能成为共同被告;若业主私拉电线致人绊倒,侵权人个人亦需担责。

二、法律依据:归责条款的精准对应

  1 《民法典》第1253条:建筑物、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、悬挂物发生脱落、坠落造成他人损害,所有人、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
  2 《民法典》第1198条:宾馆、商场、银行、车站、机场、体育场馆、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、公共场所的经营者、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,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,造成他人损害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
  3 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第35条: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,提供相应的服务;未能履行合同约定,导致业主人身、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,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。
  以上条文均可在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查询原文,确保适用准确。

1 过错推定原则的运用

  受害人只需证明损害事实、因果关系,管理人就"已尽管理职责"负举证责任;若不能提供巡检记录、维修台账,即推定存在过错。

2 第三人介入时的补充责任

  若损害因第三人行为造成,管理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,承担相应补充责任;承担责任后,可向第三人追偿。

三、证据清单:24小时黄金固定方案

  跌倒后第一时间固定证据,是胜败关键。以下步骤按紧迫性排序,全部可在1日内完成。

1 现场拍摄:全景+特写+时间水印

  打开手机相机,开启时间与GPS水印,先拍摄小区门牌、单元号,再聚焦破损砖缝、积水、油渍、照明缺失,用硬币作宽度参照;视频须连续,避免剪辑嫌疑。

2 物业值班记录

  要求物业当班人员填写《突发事件记录表》,注明时间、地点、受害人信息、现场状况,并加盖物业公章;若对方拒收,可EMS邮寄《敦促履行管理义务告知书》。

3 医疗资料封存

  急诊病历、影像光盘、住院病案首页、手术记录、费用清单、休假证明原件全部复印并加盖骑缝章;若需后续复诊,每次均保留票据。

4 证人证言

  现场目击者、陪同就医邻居均可作为证人;证人写《情况说明》并附身份证复印件,内容涵盖"听到呼救时间、看到路面状况、陪同过程"。

【案例】原告王某夜间在单元门口踩到缺失井盖跌倒,胫骨骨折。王某当场拍摄带定位照片,物业值班经理在记录表签字确认"井盖缺失约15×15厘米"。法院认定物业未能证明已尽巡检义务,判令赔偿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残疾赔偿金等合计18.6万元。因证据链完整,被告未上诉。

四、赔偿项目:法定与酌定并行

  1 医疗费:住院费、手术费、康复费、后续治疗费,凭票据实计算。
  2 误工费:受害人固定收入×误工期;无固定收入,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。
  3 护理费:护理人员收入×护理期;雇佣护工的,按当地护工标准。
  4 营养费:通常30—50元/天,以医嘱或司法鉴定为准。
  5 交通费:就医、复查、鉴定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,凭票报销。
  6 住院伙食补助费:参照当地公务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,约50—100元/天。
  7 残疾赔偿金: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×20年×伤残系数;60岁以上每增加1岁减少1年。
  8 精神损害抚慰金:十级伤残一般5000—10000元,每增加一级增加5000元左右。
  9 辅助器具费:拐杖、轮椅、矫形器,按普通适用型价格计算。
  10 鉴定费、住宿费:凭正规发票实报实销。

1 费用快速估算示例

  以四川成都十级伤残为例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0元,误工期120天,护理期60天:医疗费45000元、误工费12000元、护理费9000元、营养费1800元、交通费800元、住院伙食补助费2100元、残疾赔偿金92000元、精神抚慰金5000元、鉴定费1800元,合计169500元,可作为起诉前协商底线。

2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

  若受害人负有扶养义务,按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×扶养年限×伤残系数÷扶养人数;未成年人计算至18岁,老年人计算至80岁,60岁以上每增加1岁减少1年。

五、协商谈判:四步递进定价法

  1 成本价:票据合计金额,保底收回。
  2 法定价:依据《民法典》与司法解释计算出的理论全额。
  3 心理价:考虑物业现金流、责任比例,适当下调10%—20%。
  4 和解价:在心理价基础上,再让5%左右换取快速到账、避免诉累。

1 书面和解协议必备条款

  ①双方身份信息;②事故经过简述;③责任比例与赔偿总额;④付款方式与期限;⑤逾期违约金;⑥保密条款;⑦"一次性解决"声明;⑧签字盖章、骑缝手印。

2 司法确认的路径

  若担心对方反悔,可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,裁定书具备强制执行力;申请费用按件收取,约50—100元。

六、诉讼流程:从立案到执行时间轴

  1 管辖法院:不动产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,不受标的额限制。
  2 立案材料:起诉状、身份证复印件、产权证或租赁合同、票据、鉴定报告、照片、视频、证人证言、物业工商信息。
  3 诉讼费速算:10万元以下按2.5%,10万—20万元部分按2%,调解或简易程序减半收取。
  4 举证期限:普通程序不少于30日,可申请延长;逾期提交可能面临训诫或罚款。
  5 开庭审理:法庭调查—法庭辩论—最后陈述,一般一次开庭即可结案。
  6 一审判决: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,可延长6个月。
  7 二审程序:上诉期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,二审3个月内审结。
  8 强制执行:判决生效后2年内申请,提供被告银行账户、房产、车辆线索。

1 诉前财产保全

  若发现物业有转移资金迹象,可向法院申请冻结其账户,需提供等额担保;保险公司出具的诉责保函可作为担保方式,费率约0.2%—0.3%。

2 先予执行的特殊情形

  医疗费极度紧迫且被告责任明显时,可依据《民事诉讼法》第106条申请先予执行,法院应在受理之日起5日内作出裁定。

七、责任比例:司法实践常见划分

  1 物业全责:路面严重破损、无警示标识、无巡检记录,受害人无过错,判例占比约35%。
  2 物业主责+受害人次责:受害人穿拖鞋、奔跑、玩手机,未尽注意义务,通常减轻物业10%—30%责任。
  3 物业、开发商、受害人三方按份:道路未移交、开发商未尽保修义务,法院依据过错大小划分4:4:2或5:3:2。
  4 第三人全责:业主私拉电线、堆放建筑垃圾致人跌倒,物业已尽提示义务,由第三人单独担责。

1 自由裁量权的边界

  法官应在判决书中公开心证过程,说明责任比例的事实与法律依据;律师可提交类案检索报告,促使同案同判。

2 非机动车道与绿地责任区分

  小区内部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道路,适用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;封闭绿地、楼顶平台,适用《民法典》物件损害条款,举证责任存在差异。

八、常见抗辩与应对

1 "已设警示锥,原告自甘风险"

  应对:拍摄照片显示警示锥间距大于5米、夜间无反光条,证明警示不足以排除危险。

2 "道路已外包给第三方维修"

  应对:依据《民法典》第1198条第2款,物业仍负补充责任,赔偿后可向第三方追偿。

3 "原告穿拖鞋、抱小孩,未尽注意义务"

  应对:提交国家标准《住宅小区公共区域安全规范》,证明道路平整度应满足步行安全,穿拖鞋不构成重大过失。

九、执行难点与破解

  1 账户资金不足:申请对物业费收入账户进行冻结,该账户多为专用监管账户,资金稳定。
  2 房产已抵押:可申请轮候查封,待抵押债权清偿后参与分配。
  3 法定代表人变更:依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》,对原法定代表人同步限制高消费,防止逃废债务。

1 执行和解分期+违约金

  约定"任意一期逾期,可立即就剩余款项申请强制执行,并加收10%违约金",给被执行人持续压力。

2 申请公布失信信息

  执行立案后15日内可申请将物业纳入失信名单,影响其投标、贷款,促使主动履行。

十、结语:把"跌倒疼痛"转化为"理性索赔"

  在小区摔成骨折物业怎么赔偿,看似是邻里间的小摩擦,却关乎人身权益与社区安全。只要按照本文指引,24小时内完成证据固定,合理计算损失,善用协商、调解、诉讼三条路径,即使不花高额律师费,也能在苏州侵权损害赔偿律师的公益咨询支持下,实现低成本、高效率维权。希望每一位业主都能把"跌倒疼痛"转化为"理性索赔",让法律成为守护美好生活的最后防线。

苏州侵权损害赔偿律师依据《民法典》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等现行有效法律法规撰写,引用条文均可在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核实;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“苏州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网”,禁止断章取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