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空抛物属于什么违法行为|苏州律师事务所咨询的权威解读
来源:苏州律师事务所咨询 作者:高空抛物属于什么违法行为
摘要:高空抛物属于什么违法行为?本文通过苏州律师事务所咨询的专业视角,详细解读高空抛物的民事、行政、刑事责任,以及苏州地区的司法实践与赔偿标准。.........
高空抛物的法律 “审判” - 苏州律师事务所咨询的深度解读
近年来,高空抛物事件频发,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。一个苹果、一块瓷砖,甚至是一枚鸡蛋,从高空坠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。那么,高空抛物究竟属于什么违法行为?本文将从法律专业角度,结合苏州律师事务所咨询的实务经验,为您详细解读。
一、高空抛物的违法性质界定
一)民事侵权责任
高空抛物首先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,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。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,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。
在实际案例中,如果高空抛物导致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,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。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护理费、交通费、住宿费、住院伙食补助费、必要的营养费等。
(二)行政违法行为
对于情节较轻的高空抛物行为,可能被认定为行政违法行为。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五十条规定,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、命令的,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严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需要注意的是,高空抛物行为即使未造成严重后果,但如果存在潜在危险或多次实施,仍可能受到行政处罚。
(三)刑事犯罪行为
高空抛物情节严重的,可能构成刑事犯罪。2021年3月1日,《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正式施行,增设了高空抛物罪。
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规定,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,情节严重的,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同时,如果高空抛物行为造成他人重伤、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,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、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,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。
二、高空抛物法律责任的认定标准
(一)民事责任认定标准
在民事案件中,认定高空抛物责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:
1. 必须存在高空抛物的行为;
2. 必须存在损害后果;
3. 高空抛物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。
由于高空抛物难以往往确定具体侵权人,根据《民法典》规定,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,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,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。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,有权向侵权人追偿。
案例一:苏州某小区高空抛物致人受伤民事赔偿案
2022年5月,苏州市某小区居民王某被高空抛下的玻璃砸伤头部,造成轻微脑震荡和头皮裂伤。由于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,王某将该单元楼全体业主和物业公司诉至法院。
法院判决:物业公司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,承担30%的赔偿责任;其余70%由该单元楼可能加害的8户业主分摊。其中能够证明事发时家中无人或有充分证据排除自身嫌疑的3户业主免责。
(二)行政责任认定标准
在行政案件中,认定高空抛物责任主要考虑以下因素:
1. 行为人是否有故意或过失;
2. 行为是否违反相关安全管理规定;
3. 行为是否对社会秩序或公共安全造成潜在威胁。
行政机关在调查过程中,通常会调取监控录像、询问证人、勘查现场等,以确定行为人的违法事实。
(三)刑事责任认定标准
在刑事案件中,认定高空抛物罪需要满足以下要件:
1. 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的行为;
2. 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;
3.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。
“情节严重”通常包括以下情形:多次实施高空抛物行为;经劝阻仍继续实施;在人员密集场所实施;抛掷物品具有高度危险性;造成严重后果等。
案例二:苏州首例高空抛物罪案
2022年1月,苏州市姑苏区居民李某因家庭纠纷,多次从15楼住所向楼下抛掷花盆、酒瓶等物品。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,但造成楼下停放的3辆汽车损坏,部分碎片还落在人行道上。
法院判决:李某犯高空抛物罪,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。同时,李某还需赔偿车主车辆维修费用共计人民币二万三千元。
三、高空抛物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
(一)侵权人
侵权人是直接实施高空抛物行为的人,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。如果是未成年人实施高空抛物,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
(二)建筑物使用人
在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时,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(包括业主和租户)可能需要承担补偿责任。但建筑物使用人可以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,例如证明事发时自己不在场、物品不可能属于自己等。
(三)物业服务企业
物业公司作为建筑物的管理者,负有安全保障义务。如果物业公司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,如设置警示标识、安装监控设备、定期巡查等,导致高空抛物事件发生,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。
(四)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
在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时,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,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应当给予补偿。补偿性质不同于赔偿,主要是基于公平原则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适当弥补。
四、苏州地区高空抛物法律责任的司法实践
(一)苏州法院审理高空抛物案件的特点
通过梳理苏州地区近年来的高空抛物案例,可以发现苏州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具有以下特点:
1. 强调证据审查,对于监控录像、证人证言等证据严格把关;
2. 注重公平原则,在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时,合理分配责任;
3. 严格区分民事、行政、刑事责任,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精准定性;
4. 积极推动多元化解纷机制,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、和解等方式解决纠纷。
(二)苏州高空抛物赔偿标准
根据苏州地区的司法实践,高空抛物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人身损害赔偿:包括医疗费、护理费、交通费、住宿费、住院伙食补助费、营养费、残疾赔偿金、死亡赔偿金等;
2. 财产损失赔偿:包括物品维修或重置费用、评估费等;
3. 精神损害赔偿: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、损害后果、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。
案例三:苏州某写字楼高空抛物致车辆损坏赔偿案
2023年3月,苏州市吴中区某写字楼发生高空抛物事件,一包文件从18楼坠落,砸中楼下停放的奔驰车,造成车顶严重凹陷。经调查确定为某公司员工张某所为。
法院判决:张某赔偿车主车辆维修费人民币四万五千元、车辆贬值损失八千元、评估费二千元,共计五万五千元。同时,考虑到张某的行为未造成人员伤亡,但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,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。
(三)苏州高空抛物行政处罚案例分析
在行政处罚方面,苏州地区也有多起典型案例:
案例四:2022年7月,苏州市工业园区居民赵某因家庭矛盾,从6楼住所向楼下抛掷被子、枕头等物品,虽未造成人员伤亡,但引起小区居民恐慌。公安机关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对赵某处以行政拘留七日,并处罚款三百元。
案例五:2023年4月,苏州市虎丘区某建筑工地工人钱某在午休期间,从建筑物顶部向楼下抛掷建筑垃圾。虽未造成人员伤亡,但对施工现场安全造成威胁。住建部门对施工单位处以罚款五万元,并责令限期整改。
五、如何防范高空抛物 - 苏州律师事务所咨询的建议
(一)物业管理公司的防范措施
物业管理公司在防范高空抛物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,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1. 安装高空抛物监控系统,确保监控覆盖建筑物周边区域;
2. 在小区内设置警示标识,提醒居民注意高空抛物的危害;
3. 定期组织社区活动,普及高空抛物的法律责任和危害性;
4. 加强日常巡查,及时清理建筑物外立面的悬挂物、搁置物等;
5.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,一旦发生高空抛物事件,迅速响应并协助调查。
(二)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
作为居民,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,避免成为高空抛物的受害者或侵权人:
1. 不在建筑物内向外抛掷任何物品,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;
2. 定期检查自家窗户、阳台等部位,确保物品摆放安全;
3. 教育未成年人认识高空抛物的危害,避免因无知而实施危险行为;
4. 发现高空抛物行为及时向物业或公安机关报告;
5. 在小区内停放车辆时,尽量选择有遮挡或监控覆盖的区域。
(三)法律途径的运用
如果不幸遭遇高空抛物事件,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:
1. 及时报警:高空抛物事件发生后,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由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工作;
2. 保留证据: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,如照片、视频、监控录像、证人证言等;
3. 咨询律师:及时联系苏州律师事务所咨询,获得专业法律意见;
4. 提起诉讼:在确定侵权人或责任主体后,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要求赔偿损失;
5. 申请执行:如果法院判决生效后,侵权人拒不履行赔偿义务,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六、高空抛物法律责任的最新发展与趋势
(一)立法完善
近年来,国家不断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立法规范。从《民法典》的出台到《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的实施,法律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。
同时,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地方立法。例如,2023年5月,苏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《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,对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作出专门规定,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和处罚措施。
(二)技术防范
随着科技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高空抛物的防范:
1. 高空抛物监测系统:通过安装在建筑物外部的摄像头和传感器,实时监测高空抛物行为,并自动报警;
2. 智能摄像头:具有自动识别和追踪功能,能够对抛掷物品的轨迹进行分析,快速定位抛掷源头;
3. 防坠落装置:在建筑物外立面安装防坠落网、防护栏等设施,防止物品意外坠落。
(三)多元化解纷机制
在司法实践中,苏州地区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纷机制,以高效解决高空抛物纠纷:
1. 人民调解:充分发挥社区调解组织的作用,及时化解高空抛物引发的邻里矛盾;
2. 行政调解:由物业主管部门或公安机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,达成赔偿协议;
3. 司法调解:在诉讼过程中,法院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,促进纠纷的快速解决。
(四)社会共治
高空抛物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:
1.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,落实责任;
2. 物业管理公司履行职责,加强防范;
3. 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,自觉遵守法律法规;
4. 媒体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