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市律师事务所地址电话推荐 苏州律师收费标准 苏州专业律师 苏州知名律师在线免费法律咨询 苏州市律师协会
联系我们 排名
律师:刘逢欣 律师
电话:13812605387
律所:江苏平江律师事务所
地址:苏州市工业园区苏绣路苏
          州中心A座8楼
提示:提前预约可获30分钟的当
          面免费咨询一次
苏州专业律师法律服务网
您所在的位置::首页 >> 公司法务
合同纠纷律师详解:合伙人没签合同闹翻了怎么撤资
来源:苏州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网 作者:合同纠纷律师
摘要:合伙人没签合同闹翻了怎么撤资?合同纠纷律师结合民法典与合伙企业法,系统梳理口头合伙的认定、撤资路径、证据清单及诉讼策略,为未签书面协议的合伙人提供一站式法律指引。.........

一、问题提出:没签合同的合伙人闹翻为何更难撤资

合同纠纷律师的日常咨询中,合伙人没签合同闹翻了怎么撤资已成为高频痛点。部分创业者基于信任或法律意识不足,仅通过口头约定便开始共同出资、共同经营,一旦利润分配失衡或经营方向分歧,立刻陷入“无合同、无凭证、无清算”的三无困境。本文立足现行有效法律,结合A省、B市等地2024年新判例,系统回答合伙人没签合同闹翻了怎么撤资这一核心命题,并为口头合伙关系的认定、证据固定、撤资路径、诉讼策略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引。

二、法律坐标:口头合伙同样受民法典保护

1. 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七条的合伙合同定义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九百六十七条规定:“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,订立的共享利益、共担风险的协议。”该条文并未把“书面形式”设为合伙合同生效要件,故口头合伙自达成共同出资、共同经营、共享收益、共担风险的意思表示之日起即成立并生效。

2. 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九条至第九百七十六条的默示规则

未签书面协议的合伙人可直接适用民法典关于出资、事务执行、利润分配、亏损分担、合伙人撤资的默示规则。换言之,合伙人没签合同闹翻了怎么撤资并非无法可依,而是需要借助合同纠纷律师的专业能力,把默示规则转化为可证明、可执行的具体请求。

三、构成要件:司法实践如何认定口头合伙

1. 共同出资:银行流水、微信、支付宝转账备注

法院普遍以“资金是否注入合伙事业”作为首要外观要件。若转账记录备注“投资款”“股本金”“合伙开店”,可初步推定出资事实;若仅备注“借款”,则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。

2. 共同经营:微信群聊、会议纪要、签字票据

共同采购、共同签署租赁合同、共同在微信群中讨论进货、定价、促销方案,均可作为共同经营的直接证据。

3. 共享收益:分红记录、利润表、对账截图

定期分红、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、微信对账截图等能够体现“共享收益”特征,是补强口头合伙关系的重要环节。

4. 共担风险:对外债务签字、抵押担保、追债录音

若合伙人曾共同对外签署借条、抵押合同,或在供应商催债时承诺“我们一起还”,则满足“共担风险”要件。

【案例】A省B市中级人民法院(2024)*民终456号:甲、乙、丙三人未签书面协议,共同出资60万元经营奶茶店。甲负责门店装修,乙负责原料采购,丙负责财务。后因利润分配不均,甲诉请撤资。法院综合银行流水、微信群聊、进货单、分红表等证据,认定口头合伙关系成立,并判令三人按实际出资比例进行清算。

四、撤资路径:协商、通知退伙、诉讼解散的三级台阶

1. 协商优先:签署《口头合伙清算协议》

合同纠纷律师主持下,各方可就合伙财产、债权债务、返还金额、返还期限、保密义务、违约责任进行一揽子协商,并制作书面清算协议。该协议一旦签署,即产生普通合同效力,任何一方拒不履行,可直接起诉。

2. 通知退伙:30日提前通知+不给合伙事务造成不利影响

民法典第九百七十六条吸收《合伙企业法》第四十六条精神,赋予未约定合伙期限的合伙人任意退伙权,但应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,并确保退伙不会给合伙事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。通知方式建议采用EMS+送达回执+微信拍照,确保留痕。

3. 诉讼解散:请求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

若协商、通知退伙均受阻,合伙人可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七条,向人民法院提起“合伙合同终止”之诉,请求法院确认合伙关系终止并指定清算人。法院一般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机构对合伙财产进行审计,再按出资比例或约定比例分配剩余财产。

五、证据清单:口头合伙撤资诉讼的18项核心证据

1. 出资凭证:银行流水、支付宝、微信转账记录,备注“投资款”。

2. 经营凭证:进货单、销售小票、租赁合同、装修合同、外卖平台结算单。

3. 分红凭证:微信、支付宝、银行转账的分红记录,备注“利润分红”。

4. 沟通凭证:微信群聊、QQ群聊、通话录音、会议纪要。

5. 债务凭证:对外借条、抵押合同、供应商对账单、催款函。

6. 财务凭证:现金日记账、利润表、资产负债表、纳税记录。

7. 证人证言:店员、供应商、客户、装修队、房东的证人证言。

8. 现场证据:门店照片、装修现场视频、开业庆典视频。

9. 工商登记:虽无书面合伙协议,但如有注册个体工商户或公司,可佐证合伙目的。

10. 票据签字:共同签字的采购单、报销单、送货单。

11. 贷款记录:共同向银行或网贷平台借款的合同、还款记录。

12. 保险记录:共同购买财产险、雇主责任险的保单。

13. 商标专利:共同申请商标、外观专利、软件著作权的文件。

14. 劳动合同:共同与员工签署的劳动合同、社保记录。

15. 诉讼记录:合伙人曾共同作为原告或被告的判决书、调解书。

16. 公证记录:对微信聊天记录、网页订单、电子邮件进行公证。

17. 鉴定报告:对财务账簿、库存商品、装修残值进行司法审计、评估。

18. 履行记录:合伙人之间互相追偿、代偿、分摊费用的银行回单。

六、清算规则:口头合伙撤资的财产与债务分配公式

1. 确定基准日:以退伙通知送达之日或法院受理之日为基准日

基准日之后的收入、支出不再计入合伙财产范围,避免争议持续扩大。

2. 资产清点:现金+存货+应收账款+固定资产+无形资产

对现金进行盘点,对存货进行抽盘,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评估,对商标、域名、软件等无形资产进行市场法或收益法评估。

3. 债务核实:对外借款+应付货款+应付工资+应付租金+违约金

通过函证、对账、裁判文书网查询,核实合伙债务总额。

4. 剩余财产分配:按出资比例或约定比例

若各方对出资比例无争议,按实际出资比例分配;若对出资比例有争议,按“能证明的出资额”比例分配;若无法证明,推定等额出资。

5. 亏损分担:对外连带+对内按份

口头合伙人对合伙债务对外承担连带责任,对内按出资比例或约定比例分担,超出自己份额清偿的合伙人可向其他人追偿。

七、诉讼策略:从案由选择到执行终结的12步流程

1. 案由选择:合伙合同纠纷(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七条)。

2. 管辖确定: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。

3. 证据整理:按时间轴制作证据目录,标注页码、证明目的。

4. 诉状撰写:列明确认合伙关系终止、指定清算人、返还出资、分配剩余财产四项请求。

5. 财产保全:对被告名下账户、房产、车辆进行保全,防止转移。

6. 举证期限:收到举证通知书后15日内提交证据,可申请延期。

7. 司法审计:向法院递交《司法审计申请书》,预缴审计费用。

8. 庭审质证:围绕“是否存在合伙关系”“出资比例”“剩余财产数额”三大争点展开。

9. 一审判决:法院通常会在审计报告出具后3个月内下判。

10. 二审上诉:对出资比例、审计结论、法律适用不服可上诉。

11. 强制执行:凭生效判决申请查封、扣押、冻结被告财产。

12. 执行和解:执行阶段仍可通过和解方式一次性收回投资款。

八、常见抗辩:被告常用的6种反驳及应对

1. “借款关系”抗辩:被告称原告转账系借款,应还本付息而非分配合伙财产。应对:出示分红记录、共同经营证据,证明共享收益、共担风险。

2. “赠与关系”抗辩:被告称原告转账系赠与,无需返还。应对:举证证明原告参与经营、分担亏损,赠与关系不成立。

3. “出资未到位”抗辩:被告称原告承诺出资100万仅到账50万。应对:提供后续补资流水、被告接受出资且未提出异议的证据。

4. “已退还出资”抗辩:被告称已通过现金方式退还。应对:要求被告提供收条、银行取款记录、见证人证言,否则承担举证不能责任。

5. “亏损无剩余财产”抗辩:被告称合伙已巨亏,无财产可分配。应对:申请司法审计,核查被告是否虚增成本、转移收入。

6. “诉讼时效”抗辩:被告称原告退伙已超3年诉讼时效。应对:举证证明原告一直主张权利,时效中断。

九、风险防范:口头合伙创业必须补强的4大合规动作

1. 补签简易合伙协议:哪怕一页A4纸,也要写明出资额、比例、分工、分红、亏损、退伙、清算规则。

2. 开设共管账户:任何收入支出均通过共管账户,避免个人私户混同。

3. 按月对账签字:每月打印利润表、资产负债表,全体合伙人签字确认。

4. 购买责任保险:投保雇主责任险、公众责任险,降低意外事故导致的连带赔偿风险。

十、结语:把“信任”落在纸面,把“撤资”纳入规则

综上所述,合伙人没签合同闹翻了怎么撤资并非无解,但需跨越“口头合伙关系认定+出资比例证明+剩余财产清算”三座大山。合同纠纷律师建议:创业伊始,哪怕再小的项目,也要把“出钱、出力、出资源、怎么分、怎么退、怎么清算”写进协议;创业过程中,按月对账、按年审计、保留痕迹;创业出现裂痕时,及时咨询专业律师,通过协商、通知退伙、诉讼清算三级台阶,实现和平分手、依法撤资。唯有如此,才能避免“兄弟式合伙,仇人式散伙”的悲剧重演。

合同纠纷律师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》等现行有效法律撰写,案例来源于公开裁判文书,仅供普法参考,不构成具体案件的法律意见。如需个案指导,请咨询具备相应资质的持证律师。苏州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网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